<font id="dpp7v"><em id="dpp7v"><thead id="dpp7v"></thead></em></font>

<font id="dpp7v"></font>

        <font id="dpp7v"></font>
          <ins id="dpp7v"><video id="dpp7v"></video></ins>
            <font id="dpp7v"></font>

            <font id="dpp7v"></font>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媒體聚焦

            “三區同建”繪就鄉村振興美麗“巴州圖景”

            【2023-08-17】【來源:巴中日報 】【字體: 】【顏色:

              “三區同建”示范片

              已建:

              6個(平梁青包山片、玉堂蘇山片、天馬山安家壩—天南片、曾口秧田溝—椿樹片、水寧寺龍臺片、清江巾字—大和朱埡片),覆蓋28個村55個聚居點產業2.4萬畝、AAAA景區1個(七彩佛龕)。已建的6片28個村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萬元。

              在建:

              3個(化成趙家灣—趙家營片、光輝—三江—大茅坪片、鼎山—龍背片),覆蓋30個村63個聚居點產業3萬畝、AAAA景區1個(山水化湖)。

              到2025年計劃建:

              6個(棗林靈山片、玉堂橋爐—方山雁片、梁永紅福—雁橋片、曾口書臺—吉公片、大羅董家梁—二郎片、水寧寺金銀—枇杷片),覆蓋24個村54個聚居點產業2.8萬畝。

              三十年前,古老的巴州大地,有大山、茅屋、耕牛,還有裊裊炊煙,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當今的巴州,多姿多彩,“豐”景如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村是一片可以放飛夢想的廣闊天地,也是一方可以大有作為的逐夢沃土。

              殷切囑托,使命在肩。

              近年來,巴州區堅定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區同建”決策部署,從產業基礎、農村聚居度、文旅資源等實際出發,突出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按照天馬山森林康養、清江藥旅融合、曾口三產融合、鼎山優質糧油、巴城文旅商貿五大片區定位,在農村大力推進產業園區、田園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努力讓好山好水成為“好去處”,好景好業成就“好日子”,加快重塑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

              壹 園區興帶動產業興

              八月的山水化湖景區綠意盎然,游人如織。環化湖農旅融合示范園核心區,正在描繪嶄新的“三區同建”發展藍圖。

              2019年,趙家營村啟動“枳殼+土豆”園區建設,如今種植面積已達800余畝,其中村集體經濟種植的面積為500多畝,剩下的300多畝流轉給了業主。枳殼進入盛產期后,每畝收益至少在1000元,僅500余畝枳殼就能為村集體帶來50多萬元的利潤。

              不只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化成鎮同樣蓬勃。

              8月14日,在位于化成鎮街道附近趙家灣村移民安置點的來料加工廠內,此起彼伏的縫紉機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趕制內衣。經過他們的巧手,原始的布料就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內衣,隨后被運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來料加工’項目是義烏、巴州兩地協作重點項目,車間主要設立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義烏企業將原料、產品要求等發到巴州加工車間生產,既解決了義烏當地企業用工、產能不足等問題,也為我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居民提供了就近上班崗位,促進了群眾穩定就業增收。”趙家灣村黨支部書記鄭臘紅介紹,目前,工廠60余名工人均是化成本地居民,人均年收入近25000元。

              除了新興的產業,一提到化成,就不得不提到山水化湖景區。作為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景區內有清廉區、勤廉區、紅廉區、水域觀光區4個區域63個景點。因景區緊鄰巴城,交通方便快捷,已成為不少巴中市民近郊游的首選地,旅游產業也正在成為化成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圖:山水化湖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巴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化成鎮不斷豐富發展旅游新業態,其中剛投入不久的鳴池康養歡樂世界項目就是其中之一。整個項目是集餐飲、萌寵樂園、嘉年華旱地樂園和鳴池水上運動中心于一體的綜合性田園服務景區,內有異域風情的蒙古包,還有傳統的十大碗、魚火鍋、燒烤、柴火雞等可供游客品嘗。每逢周末,32個蒙古包基本座無虛席。

              如今,化成鎮正圍繞“一座山、一水庫、一條魚、一群人、一座城”的資源稟賦,打造田園文化景區、紅色人文景區、休閑娛樂景區,現已發展民宿10余家、農家樂20余家、露營基地2處,就近解決500余人就業,40余名農民成為老板,推動農業與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對接,真正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動力更足。

              記者了解到,整個環化湖農旅融合示范園覆蓋化成鎮趙家灣村、長潭河村、趙家營村等6個村(社區),園區以“一帶四地”為發展定位,建有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1個、新型社區8個、AAAA級景區1個。示范園依托區位生態優勢,建成以果、藥為主的糧經復合種植基地5000畝,建有良種繁育基地1處、中藥材初加工基地3個,2022年園區綜合收入超2000萬元,農戶人均增收2000元,正在形成住在社區、業在園區、樂在景區“三生相融”的新景象。

              據統計,巴州區近兩年實施“三區同建”項目126個、總投資18.2億元,已建的6片28個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萬元,建成區村集體經濟平均達到14萬元,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當前,巴州區正按照“產居一體、產村相融”農旅結合的發展思路,把培育種植中藥材、精品果蔬等特色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通過產業園區+田園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的產業模式,集中套種“藥糧”“藥菜”“果蔬”,讓土地“活出價值”,使農民“就地生財”。

              貳 好山水成就好日子

              白墻青瓦的民居、碩果累累的產業園、穿村而過的東溪河……放眼遠觀,巴州區曾口鎮秧田溝村美麗如畫。從曾經的貧困村到現在的省級“四好村”,短短幾年內,秧田溝的變化肉眼可見。

              2016年,壽星村、秧田溝村、椿樹村探索組建聯村黨組織——東溪河黨委,并成立果藥種植、生態養殖、果蔬種植、鄉村旅游四個產業黨支部,產業發展一體規劃、基礎設施一體實施、公共服務一體推動。蝶變,就此開始。

            圖:秧田溝村種植的圓黃梨掛滿枝頭

              秧田溝村摒棄傳統發展模式,利用現有果蔬、果藥、水產等產業優勢,大力拓展鄉村休閑旅游。促進農業生產集聚、農業規模經營,在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的同時,依托周邊河道水資源,招引投資,打造集水上運動、水上游樂、觀光、垂釣于一體的天舟園田園綜合體,形成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走進圓黃梨產業園區,一個個拳頭大小的梨子掛滿了枝頭,金黃色的“外衣”散發出誘人的光澤。村民楊連才、李小瓊穿梭在園區內,將一筐筐梨子送到三輪車上,隨后送往城區各大超市或水果店。兩人平時就在園區務工,每天能掙七八十元,一年至少收入2萬多元。

              就在圓黃梨園區旁邊,投資上千萬元的天舟園田園綜合體一到節假日便熱鬧非凡,游客或泛舟河上、或在跑馬場盡情馳騁、或在民宿小憩,盡享田園風光。源源不斷的游客,充分帶動了當地餐飲業的發展。去年9月,村民杜朝兵在秧田溝村開辦了一家農家樂,每天至少有四五桌客人在此用餐。“從來沒有‘打白板’,高峰期時一天就預定了60多桌。”杜朝兵熱情地向記者介紹。

              秧田溝村黨總支書記楊小平介紹,全村共流轉土地1100畝,建有4個基地,以果蔬、花卉、水產、畜禽養殖為主。目前,共招引業主18家,年總產值達6000多萬元,解決剩余勞動力2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僅2022年,秧田溝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預計2023年將突破30萬元。

              “我們之前住的是土坯房,家家戶戶住得很分散?,F在村里建好了聚居點,大家都搬進了水、電、氣全通的小洋房,產業園、魚塘這些也離得近,產業效益也很好,我們的日子真是越過越舒服了。”不久前,剛搬進新居的村民楊如國滿心歡喜。

              和楊如國一樣喜悅的還有緊鄰的椿樹村村民馮天明。他平時在村里的柑橘園務工,每天能收入七八十元,工資按季度結算,從無拖欠。他和兒子共同修建的新房主體已經完工,再過兩個月就能入住新居。談及現在的生活,馮天明直言:“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現在都一一變成了現實。”

              放眼巴州區,自實施“三區同建”以來,在產業園區、田園景區建設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土地增減掛鉤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式,讓大部分村由散居變為相對聚居,村民的居住方式得以更新。同時,各聚居點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同步配套建設,一批產業支撐有力、功能設施完備、人居環境優美、示范帶動明顯的現代農業園區,不僅提升了社區整體形象、便民服務水平,也大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圖:緊鄰巴城的玉堂街道辦事處蘇山村現代農業產業園

              目前,巴州區已建成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區級農業園區8個。2022年,全區鄉村旅游游客量達400萬人次,至少為經營主體年增收7萬元。

              叁 好鄉風積蓄新動能

              鄉村要宜居,人居環境治理是重點。

              走進化成鎮長潭河村,一幢幢別具特色的川東北民居錯落有致,產業欣欣向榮、群眾安居樂業,村民們在優美的環境中勞作的情景隨處可見。近年來,長潭河村先后被評為省級“四好村”、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長潭河村黨總支先后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夕陽西下,85歲的長潭河村村民韓朝秀手持蒲扇,坐在自家葡萄架旁邊納涼。在他身后,三棟漂亮的新居分別屬于他的三個兒子。院子里,孩子們嬉笑打鬧,四世同堂的他正享受著兒孫繞膝之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記者問及以前的長潭河村,老人家連連嘆氣道:“一年四季都是種莊稼,交通也不便利,隨時還要停電,那日子簡直沒法過。”

              對此深有同感的還有村里的外來媳王旭艷。由于交通不便,2017年初,嫁到長潭河村的她被老公背著走回了家,其父親也曾一度嫌棄當地落后的條件不與女兒來往。而如今,柏油路、入戶路通到家門口,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王父今年再次來到長潭河村時,巨大的變化讓他連連稱贊。

              作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長潭河村面對脫貧攻堅后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農業經營模式、社會組織形式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情況和“組織村民開會難、討論決議難、決定執行難”“村集體有名無實、村民小組有實無名”“聚居后村民文明陋習多”等問題,積極探索實踐黨建引領“1+3+N”鄉村治理模式,從而實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目標。

              長潭河村黨總支書記唐春介紹,“1”是黨建引領,成立黨總支,把支部建立到老年協會、集體資產管理協會和產業發展聯合會;“3”是三治融合,自治、德治、法治;“N”是在村民委員會下成立集體資產管理協會、紅白理事會等5個專業協會,有效減輕村“兩委”的工作壓力,推進各項事業有序發展。“這樣一來,既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也充分激發了黨員干事創業的先鋒模范作用,真正實現了集體事情大家定、農業產業大家干、紅白事務大家議、新居物業大家管、老年生活大家理,實現了治理與發展的良性循環。”唐春說。

              自實施“三區同建”以來,巴州區實行政治化育、作風教育、能力培育“三育”并舉,創新組織聯系、產業聯營、監管聯動、糾紛聯處、治安聯防“五聯”治理模式,全力打造新型社區,補齊文化、教育、衛生、養老等長期未解決的公共服務短板,讓群眾共建共享幸福生活新家園。近兩年來,起底人民群眾訴求近2.6萬個,化解率達98%以上,上門代辦事項1.2萬余件,創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1個、省市級“六無平安村(社區)”81個。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如今,放眼巴州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產業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鄉村振興的夢想正在探索與實踐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編輯:劉歡】【 頁面功能:打印 關閉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資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產
            • 健康衛生
            蔬菜基地管護忙 村民增收“錢”景旺”蔬菜基地管護忙 村民增收“錢”景旺

            蔬菜基地管護忙 村民增收“錢”景旺

            【媒體關注】天然氧吧避暑熱”【媒體關注】天然氧吧避暑熱

            【媒體關注】天然氧吧避暑熱

            余斌率隊赴北京開展投資促進活動”余斌率隊赴北京開展投資促進活動

            余斌率隊赴北京開展投資促進活動

            巴城將新增1所優質公辦學校!9月1日開學”巴城將新增1所優質公辦學校!9月1日開

            巴城將新增1所優質公辦學校!9月1日開學

            存量房貸利息要降?多家銀行客服回應”存量房貸利息要降?多家銀行客服回應

            存量房貸利息要降?多家銀行客服回應

            送醫下鄉 健康幫扶”送醫下鄉 健康幫扶

            送醫下鄉 健康幫扶

            • 評論
              匿名評論
            • 評論
            人參與,條評論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7014898號-1
            網絡謠言投訴舉報受理方式 舉報電話:0827-5227307 舉報郵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區西華街2號
            設計制作:巴州區融媒體中心 新聞熱線:0827-5188176 投稿郵箱:bzqxwfb@163.com
            建議使用IE8.0版本以上瀏覽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瀏覽本站
            公安備案號:51190202000144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四川省互聯網舉報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專用投訴舉報郵箱261017479@qq.com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巴州新聞網網絡信息投訴舉報受理方式 電話:0827-2225190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亚洲永久精品网站|黑丝制服影院

            <font id="dpp7v"><em id="dpp7v"><thead id="dpp7v"></thead></em></font>

            <font id="dpp7v"></font>

                  <font id="dpp7v"></font>
                    <ins id="dpp7v"><video id="dpp7v"></video></ins>
                      <font id="dpp7v"></font>

                      <font id="dpp7v"></font>